齐鲁晚报.齐鲁壹点连宁燕
为全面落实市委市政府决策部署,充分发挥考核“风向标”、“指挥棒”作用,近年来,威海市国资委不断优化调整市属国有企业负责人考核体系,强化党建引领,突出效益导向,打好全面考核、分类考核和“一企一策”考核“组合拳”,助推企业高质量发展,更加充分地服务全市中心大局。
健全重点考核指标,构建多维度考核指标体系。从党的建设、盈利能力、贡献度、负面清单等方面进行定性、定量的全方面考核。一是突出党建引领,党建考核不达标的取消企业评优资格。二是突出经营绩效考核,将发展作为第一要务,对落实市委、市政府重要决策部署事项以及超额完成利润目标的企业予以奖励。三是突出高质量发展考核,将市委市政府的中心工作作为高质量发展指标纳入考核体系,每年进行动态调整。四是突出底线思维。将融资成本压减、安全生产、信访维稳、环境保护、投资风险等23项限制性指标作为负面清单,对于企业未完成年度任务或出现问题的,在考核中予以扣分。
优化分类考核和一企一策考核,突出差异性。对商业类企业重点考核“一利五率”指标,“一利”,就是突出对利润总额的考核,引导企业不断提升创造经济价值的能力;“五率”,即净资产收益率、全员劳动生产率、研发经费投入强度、营业现金比率、资产负债率,引导企业在利润稳定增长的同时,提升国有资本运营效率和人均劳动产出效率,提高科技创新能力,在关注账面利润基础上,更加关注现金流的安全,保持稳健的财务结构。
对公益类企业在考核利润总额、营业收入利润率的同时,重点考核成本压减、服务社会质量和保障能力,引导企业增收创效、降本增效,提升盈利能力。在分类考核的基础上,进一步细化考虑不同企业之间的差异性,“一企一策”设置个性化考核目标,提升考核的精准性和有效性。对于北洋集团等科技类企业,个性化考核研发投入强度;对于文旅集团,个性化考核旅游产业板块相关利润;对于城投集团、产投集团等企业,个性化考核服务全市经济战略方面承担的重点工作等;对于水务集团、热电集团等企业,个性化考核服务保障民生能力等。
加强考核结果运用,与薪酬直接挂钩。将企业负责人薪酬与经营业绩考核结果紧密挂钩,实现了不同企业负责人之间的薪酬差异化,真正体现“业绩升、薪酬升,业绩降、薪酬降”,杜绝“躺平躺赢、低贡献高收入”的现象。将企业普通员工工资总额与经营业绩考核进行挂钩,坚持“一适应、两挂钩”的工资决定机制和正常增长机制,依据市属企业工资总额管理办法,明确企业工资总额增长与经济效益同向联动,实现了“工资总额分配看效益,以创收决定增收”的改革目标。通过清晰的工资总额分配体系,激励企业不断增强发展活力和内生动力,为全市经济社会发展贡献国企力量。
北京股票配资平台提示:文章来自网络,不代表本站观点。